德州新聞網訊(德州晚報記者 潘曉泉)目前正值玉米灌溉期,近期關于黃河水方面的熱線明顯增多。陵縣邊臨鎮(zhèn)三關廟村的一名村民撥打“12345”反映,本村的黃河水費比鄰村每畝要高一元,這讓他十分不解:“明明都是在同一個鄉(xiāng)鎮(zhèn),都是使用的黃河水,可為什么水費的收取標準還不一樣呢?”除了這名村民之外,寧津縣、樂陵市也有村民打電話反映類似情況。
記者從德州市水利局了解到,2014年度的農業(yè)水費是根據省物價局、水利廳等部門聯合下發(fā)的《關于公布我省引黃灌區(qū)農業(yè)終端水價最高限價的通知》規(guī)定執(zhí)行,其中我市的最高限價為:齊河、禹城每畝次9.5元,平原、陵縣、臨邑每畝次10.5元,其他縣(市、區(qū))每畝次12元。
據了解,農業(yè)供水水費總的計收原則是誰受益、誰負擔,誰用水、誰交錢。我市對縣(市、區(qū))按用水方量收取,縣(市、區(qū))根據地勢高低、距水源遠近,用水條件的差異和供水情況,制定本轄區(qū)內有差別的區(qū)域分類價格。
對于農戶的水費標準是按灌溉面積計收,并且根據地勢的高低、距水源的遠近、用水條件的差異和供水情況,制定有差別的區(qū)域分類價格。這樣可能出現村與村畝均水費不一樣的情況,特別是鄉(xiāng)與鄉(xiāng)、縣與縣交界處的村莊水費差別更加明顯。因此,黃河水費由于各村地塊不同,距離河水位置不同,各村的收費標準有少許差別。
另外,我市潘莊、李家岸兩大引黃灌區(qū),設計灌溉面積800多萬畝,面積大,輸水距離長,最遠達200多公里。在抗旱灌溉上,我市始終堅持“以河補源,以井保豐”的工作方針,就是在非灌溉季節(jié)大量引水,將黃河水蓄到河道、坑塘里,使河水滲到地下,來補充下游地下水源。
根據測算,每年從河道內滲到地下的水量大約占總引水量的1/3。所以,用井水澆地也要交水費。
同時,由于黃河水含泥沙比較多,經過沉沙后,水質比較好。但是,在輸送過程中,當地企業(yè)污水的排放或外地污水的侵蝕,使本來水質比較好的黃河水變成了污染水。污染水絕大部分也是黃河水,所以,即便用污水澆地,也要交水費。
另外,承包地也必須交水費,但分三種情況:一是在簽訂承包合同時,承包費中包含水費,就不用再另交水費了;二是在簽訂承包合同時,承包費中不含水費,必須再交水費;三是在簽訂承包合同時,沒有涉及水費事項,合同雙方再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