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小棗射云紅”這詩句對樂陵人來說,已經(jīng)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出處,作者是誰,創(chuàng)作背景是什么?
翻閱乾隆《樂陵縣志》,便知道原詩作者是清代吳泰龐,全詩如下:
鄉(xiāng)心話盡海天東,挈伴城頭眼界空。六月鮮荷連水碧,千家小棗射云紅。河流代遠(yuǎn)跡難覓,泰岳峰高望不窮。擬向西方尋曼倩,憑君指點夕陽中。
除了這首詩,《縣志》對吳泰龐這個外地人沒有更多的記載,但從他的這首詩開始一句“鄉(xiāng)心話盡海天東,挈伴城頭眼界空”看得出,他在樂陵遇到了鄉(xiāng)親。這個鄉(xiāng)親是誰呢?
再查《縣志》,另一位青陽人,也是除吳泰龐之外,唯一的青陽人出現(xiàn)了,他就是吳濤。“吳濤,安徽青陽人,癸卯正科舉人。乾隆十七年令樂陵,寬厚和平,政事不擾。重修明倫堂,有記。二十三年告歸?!惫饩w《青陽縣志》也有對吳濤的記載:“吳濤,字不波,九都人,雍正癸卯舉人,選樂陵縣知縣。在任七年,修明倫堂,筑堤御古鬲津、馬頰二河,水患以息。善政俱載《樂陵縣志》,著有《捕蝗條議》詳省志?!边@就與吳泰龐對上號了。再看吳氏家譜,吳濤的父親叫吳泰霦,與吳泰龐是一個輩分的兄弟,吳濤正是吳泰龐的侄子輩。
吳泰龐是六月還是八月來到的樂陵?“六月鮮荷連水碧,千家小棗射云紅?!边@句對仗很工整,六月/千家、鮮荷/小棗、連水/射云、碧/紅。字面上看是六月來的,可這時樂陵的小棗還只是小青蛋子,如果只說晚霞是紅的,那就淡化了詩景。如果是八月來到樂陵的,“六月鮮荷連水碧”又不好解釋了。后人也是追求完美、古為今用,有人就改成了“四野禾香飄天外,千家小棗射云紅。 ”
吳泰龐到樂陵后是怎么度過的呢?按常規(guī)推測,與吳濤叔侄相見,任樂陵知縣的吳濤,先是講樂陵的風(fēng)土人情,可能講的最多的是樂陵的小棗,然后講自己在樂陵干了哪些事,當(dāng)然以政績?yōu)橹鳌_@吳知縣也確實在樂陵干得不錯。
談完了政績,兩人就轉(zhuǎn)一轉(zhuǎn),樂陵八景元臺春草、漢堞秋蓬、盤波霽月、易井甘泉、一橋橫空、魚游駭水、鬲津雁影和雙樹雙井必看;原教諭來了,學(xué)宮必看;舉世聞名的棗林必看;凸顯吳濤政績的地方必看??h西的東方朔閣也應(yīng)該看了,詩中有“擬向西方尋曼倩”為證。
登高而望遠(yuǎn)。要看全景,當(dāng)然是站到城頭上,這時應(yīng)該是已近黃昏——詩名就是“同登樂陵城晚眺”。他們登上去的應(yīng)該是稱“朝?!钡臇|門,一是因為只有這里向東北遙望,才能看清“千家小棗射云紅”。二是東門緊鄰縣署,能讓吳泰龐少走許多路。三是如果是西門“擬向西方尋曼倩”就不用“憑君指點夕陽中”了,因為西門與曼倩閣只隔了個關(guān)帝廟。
在城頭映入他們眼簾的便是詩中所描述的那樣的景色。到了乾隆二十七年,這時的樂陵縣知縣已經(jīng)換成王謙益了,由于該詩寫得好,或者是因為該詩是描寫樂陵美景的,就被收錄了《縣志》,以至于在樂陵廣泛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