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書貞
煎炸是樂陵人家家戶戶過年的一件大事。過去,村里人遇見了,就問,煎炸了嗎?好像不煎炸就不能過年似的。每年煎炸那一天,便是我最盼望和喜歡的日子。
小時(shí)候,每到臘月二十七八,爺爺奶奶便張羅著煎炸。那一天,一大家子20口人都來了。爺爺奶奶出出進(jìn)進(jìn)忙個不停,大娘、二娘、娘三妯娌跟著忙,也說也笑熱熱鬧鬧,手里卻不閑著。
那時(shí)候的樂陵時(shí)興壘灶臺,爺爺?shù)木驮谕忾g屋,上面有一口大鐵鍋。奶奶坐在蒲毯上拉著風(fēng)箱燒火,大娘在鍋臺上主灶,娘和二娘打下手。爺爺忙一會兒,便和大伯、二伯、爸坐在里屋的炕頭上喝茶拉呱。里間屋和外間屋有一個布門簾隔著,這又是一個與外面截然不同的小世界。他們忙了一年,難得放松,真該好好享受一下。
孩子們在院子里玩得可歡了。男孩們把小草鞭掛在棗樹枝上,用香點(diǎn)燃了芯子,然后趕緊跑出幾步,雙手捂著耳朵,停下來回頭看那鞭炮炸開了,心里會升起很大的成就感。女孩子在地上畫出方格線滾玻璃球,一會兒輸一會兒贏,樂此不疲。天氣寒冷,孩子們玩得熱火朝天。
灶膛里的火旺旺的,火苗舔著鍋底,鍋里“哧啦啦”的響聲很大。當(dāng)香氣從奶奶的外間屋飄出來時(shí),孩子們再也玩不下去了,都湊過來。奶奶疼愛孩子,便從鍋臺邊的大盆里拿藕盒,一個孩子給一個。孩子們拿著冒著熱氣的藕盒去院子里吃。幾口下去,又香又酥又鮮美,便勾起了饞蟲,欲罷不能。
再就是炸丸子,炸素肉。所謂的炸素肉是樂陵地方特色,就是把山藥在面糊里打個滾放在油里炸。果真是“素肉”呀,名字又形象又好聽。
看炸得差不離,爸爸開始剁雞塊。每年一進(jìn)臘月,爺爺就宰兩只雞,收拾干凈后用長長的鉤子掛在東屋的房梁上。時(shí)間長了,兩只雞變得直邦邦的。我曾多次瞅著吊著的兩只雞,見它逐漸變了顏色,想是不是這樣就能吃了??墒?,爺爺說,得要等過年才能吃?,F(xiàn)在,兩只雞終于被卸下來,爸爸在院子里的水池旁放一張木板,用大斧頭把雞剁開。雞又凍又干又硬,要用很大的氣力,剁在木板上“咔咔”地響。
裹著面糊的雞塊下鍋了,被撈出來的時(shí)候,帶著誘人的金黃。
爺爺奶奶去世后,我家搬到爸爸單位分的房子里住,這里三間平房一個小院,和老家的平房大院無法相比。我們漸漸長大,各自成家。每年煎炸,娘提早一兩天下通知讓我們都回家干活。其實(shí),能干多少活?不過借著這個由頭去吃一頓。那一天,我和妹妹、弟弟傾家出動,去娘家里煎炸。
爸爸在院子里支上一個火爐,燒得旺旺的,火爐上一個半大鐵鍋,油在里面翻滾著。爸圍著白圍裙,在火爐前主灶,娘忙其它活,我和妹妹、弟弟也幫著干。爸是廚師,煎炸對他來說自然不在話下,每年煎炸的東西,顏色好看味道好吃。
隨著時(shí)代的變遷,現(xiàn)在好多人家不再煎炸:累,沒時(shí)間,再就是不喜歡吃油炸食物;還有專門賣煎炸食物的門市,這就省了自己油煙的煎熬。然而,我還是喜歡自己煎炸,不管好吃與否,這樣一個細(xì)致的過程,能讓我們憶古思今,過年的滋味就綿長了。煎炸,讓過年有了儀式感,在“哧啦啦”歡快的聲音里,在熱騰騰油煙的熏燎中,年味就濃了。
當(dāng)冒著熱氣香氣的炸藕盒、炸丸子、炸素肉、炸魚、炸黃面雞端上飯桌,親人圍坐,說說笑笑,就是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