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林語堂很驕傲地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講趣味、最懂風雅的民族,確實不是自夸。中華文化,一直有著厚澤流廣、蔚為大觀的匾額書法傳統(tǒng),這是中國特色,更是社會宏敷文教的展現(xiàn)。所謂堂有匾、門有聯(lián)、山有銘,不管是酒樓茶坊、華屋豪宅,亦或是繡閣小院、窮巷陋舍,書法必依附門額上,不可或缺,斯信美也。
所謂“白粉壁上書大字,匾下安歇往來人”,這些題字匾額,懸于宅門則蓬蓽生輝,張在廳堂則文雅為高,裝點名勝則古意盎然,描繪江山則禮樂增色,是一種風流蘊藉的格范,殊有清趣。
樂陵文廟,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經(jīng)歷代修繕,形成了一組錯落有致、內涵豐富的文化建筑群。其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碑刻楹聯(lián),雕塑壁畫無不留下了深刻的時代烙印和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沿著文廟的文字印痕,去追尋至圣先師和樂陵賢學的文化文明步履。
文廟坐落在開元路與興隆街交會處,穿過奔流不息的車水馬龍,尋著一片古意盎然的建筑,拾級而下,便走到了文廟門前。抬頭望向門楣,只見朱漆門上懸掛藍底紅邊匾額一塊,上書“文廟”二字,這廟字尤其妙,拆解意為“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陽,上十對下十,日月遙相望”。不及進院觀看,但見此二字,已覺此處定有文化氣息縈繞。不覺整理衣衫,莊重抬腳邁過門檻,穿過耳房,即進入文廟院內,霎時,一片綠意掉進眼里。剛剛外面還是沸騰的鬧市模樣,進到此處,只覺瞬間安靜。里外兩重天的樣子,讓你覺著像是進入一個美麗的夢,這不是夢中期待的靜謐、祥和嗎?綠意遍地,柏樹蒼翠,槐樹蔥蘢,毛竹旖旎,鳥兒啁啾。不覺又深深吸了一口氣,吐納之間,覺胸腔憂郁煩悶氣息瞬間無存,但留輕松舒暢之感。
再看前面巍峨的大殿,琉璃瓦鋪頂,斗拱疊羅,飛檐插天,氣勢雄渾威嚴。近瞧細觀,又見大殿門楣上懸掛著“大成殿”牌匾,兩側又有對聯(lián)。上聯(lián):德冠生民溯地辟天開咸尊首出;下聯(lián):道隆群圣統(tǒng)金聲玉振共仰大成。此聯(lián)為雍正皇帝題書。進入大成殿內部,尚有一副對聯(lián),懸于殿內朱漆合圍圓柱之上。上聯(lián):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下聯(lián):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此聯(lián)為乾隆皇帝題書。由此,不難看出,儒學文化在治理國家方面所受到的推崇。
順著孔子塑像往上看,還有三塊牌匾懸于梁上,從左往右分別是“德齊幬載”“萬世師表”“圣集大成”。其中“萬世師表”匾,是清代康熙皇帝到曲阜孔廟祭孔,聽完監(jiān)生孔尚任講完《大學》首章后御賜?!笆ゼ蟪伞必?,是嘉慶皇帝登基大典過后到孔廟祭拜時題書?!暗慢R幬載”匾為咸豐皇帝御筆題書,意在贊揚孔子學術思想和個人品德完美無缺。此處懸掛雖都不是真跡,但是精神一致,仍覺莊重與尊貴。置身大殿內,環(huán)顧身旁,高大莊嚴的先圣雕塑、樸素的工筆墻畫《圣跡圖》、祭祀所用的青銅器皿,無一不彌漫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儒家文化的起始、傳承在這里有著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真叫人嘆為觀止。千年之后,在這個魯西北的小縣城,還有這樣一處儒學文化的傳承發(fā)揚地,是先人的潤澤,后人的福祉。
游走于這方靜謐的小院,發(fā)覺它既有建筑的古樸典雅又有文化氣息的厚重綿長,更不要提這滿園的蔥蘢植被,整個如一幅畫,一首詩,是誰讓這里點了石成了金?是點綴門楣的匾,懸掛柱上的聯(lián)吧?我想當然地,驕縱地就此認為了?!趵钗凝?凌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