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 泉
??? 今年已經(jīng)76歲的大姐,是個“火大性暴” (母親原話)的能耐人。要不是封建思想太重的母親阻擋她上學(xué),說不定她早已是帶著好多榮譽(yù)光環(huán)、在大城市光榮退休的干部或高級教師了。當(dāng)年,我們村的先生常說,大姑娘 (指大姐)的 “書底子”比跟她一起念過書的兩個親表姑都好??墒呛髞韮蓚€地主家庭成分的表姑,只堅持念到高小文化,就到德州的銀行、濱州的行政單位 “混上了好事”。另一個與她同齡的族中表姑,盡管也是成分不好,多念了幾年書之后,最終還在鄰縣熬了個高職稱的退休教師。
??? 一輩子都是農(nóng)民身份的大姐,干么事都有決心和恒心,不管吃多大苦治多大難,也要將確定干的事鬧出個名堂來。出嫁后她除了參加集體生產(chǎn)勞動、操持家務(wù),還積極參與村里的公益活動,除被評選為村里的勞模(先進(jìn))外,還曾有幸被選為村里的群眾代表,參加過司法單位公審案件的陪審。大躍進(jìn)之后的自然災(zāi)害,使本來算得上殷實農(nóng)戶的大姐家耗盡了家底,為換點吃的,連水缸都抬出去賣了。
??? 在生活最困難的時候,大姐的老婆婆因年老體弱,對操持家務(wù)已經(jīng)是力不從心。公公在村里算是少有的文化人,對為扒吃扒喝求人的事,根本就掰不開面。而大姐夫只知埋頭實干不惜力氣,對集體分配之外謀生的技能,可以說是先天缺失。為五六口人解決吃飯問題的擔(dān)子,一下子就壓在了大姐的肩膀上。大姐與人搭伴到很遠(yuǎn)的 “白土地”攬過地瓜,去有棗樹行子的地方撿拾過爛棗,求過年頭略好點的親戚,在方圓幾十里之內(nèi) “趕集”的路上,都曾留下過大姐用家中物品換糧換菜的足跡……
??? 萬般無奈時,她只得借助家在城邊之上的優(yōu)勢,冒險干起了當(dāng)時被視為 “違法”的小生意。她在門口的 “窮漢子市”里賣過開水、在 “戲園子”和電影院門口賣過瓜子,在柴草市、牲畜市懷揣腰藏地賣過饅頭。有一年的年節(jié)下,為多掙些錢,她還與本村一個姓段的女人,做過一段時間多數(shù)男人也干不了的殺豬生意……
??? 我親眼見過大姐賣饅頭的情形:每逢二七和逢五排十的集日,大姐就半夜起床,將發(fā)開的面揣上堿再搓成帶尖的饅頭,根據(jù)季節(jié)和溫度的不同,將整齊擺放好的饅頭,或蓋上單片的白布或加上厚點的棉褥 “行”著。然后,將 “行”好了的饅頭放進(jìn)已開了水的大鍋里,一陣猛火之后,又白又大的饅頭就蒸出來了。早、午兩個飯時前,大姐就得帶著樣品饅頭去柴草和牲畜兩個市面找顧主,因為在那里多是為生產(chǎn)隊收柴草和買賣牲畜的隊干部,他們大多是帶著幾斤或十幾斤小麥用來換饅頭。說定兌換或購買的事情后,大姐就領(lǐng)著人家到家中取饅頭,遇到熟人還得說是親戚趕集,來家中取點東西。
??? 當(dāng)年,全縣只有一個面粉廠,趕上機(jī)械故障或有大的面粉外調(diào)任務(wù),一般平民百姓換不到面粉是常有的事。每逢遇到這樣的情況,大姐就得抱著棍子用人力磨面。為了保證讓饅頭好看好吃,
??? 磨面用的小麥得先用水“撈”干凈,涼到八九分干在麥子的表皮不容易被磨碎時開始進(jìn)行。大姐的家中一盤過去用牲畜拉動、很厚的石磨,用人力磨少量的玉米雜糧時,用很粗的 “籮”過一下就行,費不了多少時間和氣力。而磨蒸饅頭用的細(xì)面就很費力了,一般情況下是大姐和姐夫兩人推磨,趕上姐夫外出挑溝挖河,磨面的事就只有大姐一人擔(dān)當(dāng)了。
??? 她曾經(jīng)對母親訴說,晚上自己抱著棍子磨面,先是往前走正著推,實在累了就用后背抵著磨棍一步一步地倒著走。有一次,她困急了一打盹,一個 “仰把扎”摔在磨道里,后腦上磕起了一個很大疙瘩,爬起來還得接著推。娘聽后,失聲地哭了……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