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備是皇帝,所以大殿在前,諸葛亮是大臣,故大殿在劉備后面,形成君臣合一格局,叫武侯祠。后來,有人對祠名提出異議,認為叫昭烈廟符合封建禮教,便又將祠名變了回去。民國初年維修時,大門便懸掛上了“漢昭烈廟”的匾額。然而,“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勛業(yè),丞相功高百代思。 ”老百姓不理會當(dāng)權(quán)者“君尊臣卑”那一套,仍把這里的廟宇叫武侯祠,而且以為是劉備跑到諸葛亮的祠廟里去了。
??? 劉備大殿堂前正中匾額為清人完顏崇實所書“業(yè)紹高光”四個榜書金字,寓意劉備繼承了漢高祖劉邦和光武帝劉秀的事業(yè)。兩邊金柱上是頌嘆劉備帝業(yè)的對聯(lián):“使君為天下英雄,正統(tǒng)攸歸,王氣鐘樓桑車蓋;巴蜀系漢朝終始,遺民猶在,霸圖余古柏祠堂。 ”大殿后正中須彌座上的神龕中是劉備貼金泥塑坐像,塑于清康熙11年(公元1672年),高3米,頭戴天平九旒冕,雙手捧玉圭,寬面大耳,長髯垂胸,神態(tài)莊嚴肅穆。左右兩侍者捧璽、劍肅然側(cè)立。劉備像左稍后是劉諶像,劉諶是劉備之孫,劉禪的第5子,被封為北地王。公元263年,魏將鄧艾率兵從陰平道繞過劍門關(guān)直襲成都,劉禪嚇破了膽,準備投降。劉諶勸諫劉禪,主張與敵決一死戰(zhàn),劉禪不聽。劉諶不愿眼看亡國,跑到昭烈廟中(不是現(xiàn)在的昭烈廟)劉備靈前哭祭后,先殺妻子兒女,然后自刎殉國,后人敬仰他的英雄氣慨,為他塑像位列殿中。
??? 劉備大殿中沒有劉禪像。說起劉禪,四川人煩他,恐怕全國人民也煩他。四川人最不愿意聽“樂不思蜀”這句話,他們責(zé)怪劉禪,說此話由劉禪引出。劉禪是個無能的皇帝,開始他依靠諸葛亮輔佐,諸葛亮總攝軍政,劉禪只知玩樂逍遙。諸葛亮之后,到費祎主持國政時,劉禪才 “自理國事”,因他重用宦官黃皓 ,忠臣受到排擠。公元263年蜀亡,劉禪被遷到洛陽,封為安樂縣公。有一天,司馬昭宴請劉禪,席間讓伎人表演蜀地樂舞。此情此景,令在場的蜀國故吏無不因國破家亡而悲愴,只有劉禪“嬉笑自若”。司馬昭感嘆說:“人之無情,乃可至于是乎! ”又一天,司馬昭問他:“頗思蜀否? ”劉禪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也。 ”劉禪由此留下了“樂不思蜀”的典故。因此,當(dāng)初劉備廟中的劉禪塑像,后人給取締了。
??? 其實,劉備也有“樂不思蜀”的時候。這就是劉備東吳招親時。赤壁大戰(zhàn)后,東吳為了從劉備手中討回荊州,大都督周瑜給孫權(quán)獻美人計,騙劉備到東吳與孫權(quán)之妹孫尚香結(jié)親,以劉備作抵押換荊州。本意如此,豈料劉備到東吳后,他與孫尚香、孫尚香與他都一見鐘情,弄假成真。劉備與孫尚香結(jié)為百年之好,夫妻二人關(guān)系如膠似漆,整天飲酒玩樂,劉備此時忘了還蜀。這正應(yīng)了周瑜之言:劉備雖為皇親,但他布衣出身,編草鞋為業(yè),半生戎馬,沒有享受過貴族子弟花天酒地的生活,一旦得到如花似玉的孫尚香傾心相愛,就會陷入愛河不能自拔,雖然美人計失策,但這樣也起到用孫尚香拖住劉備后腿的作用,消磨了他的英雄意志。此間,智勇雙全的趙子龍屢次提醒劉備還蜀,劉備心不在焉。趙云無奈,拿出諸葛軍師送與他的錦囊計看,依計行事,謊稱曹操起兵50萬,前往荊州報赤壁之仇,劉備慌了。孫尚香深明大義,配合劉備逃出虎口,夫妻雙雙還蜀。 (47)
朱殿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