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午夜网,久久综合色播,色拍拍综合网,婷婷激情五月


德州衛(wèi)運河邊的戲曲歌舞

張明福

本文要介紹的,是夏津、武城兩縣運河岸邊所產生和傳承的四個非遺項目,它們都是沿河百姓年節(jié)或喜慶事件所常見的娛樂形式。其中戲曲明顯帶有寓教于樂的色彩,能使人在享受娛樂的同時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和熏陶;歌舞則是通過身著各色服裝的人們在樂器或激蕩或舒緩的旋律中手舞足蹈來烘托節(jié)日氣氛,使節(jié)慶活動更加熱烈濃郁。這些來自并服務民間的藝術形式,千百年來在運河沿岸的廣大農村以口耳相傳的形式予以傳承,并由一代代藝人對其不斷完善與創(chuàng)新,如今已成為留給后人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1夏津馬堤吹腔

馬堤吹腔屬弦索聲腔系劇種,因其主要伴奏的樂器是笛子、笙、嗩吶、三弦等吹奏樂器,故俗稱“吹腔”;又因其發(fā)源并完善于夏津縣白馬湖鎮(zhèn)的馬堤村故而得名。馬堤吹腔的前身是近500年前流傳于山東、河南、冀南、蘇北一帶的民間戲曲柳子戲,200多年前,它將根扎進了馬堤村這個運河村落。后來,該村人用口傳心授的方式歷經九代,使其得到了傳承與發(fā)展。馬堤吹腔既保留了柳子戲最初的特點,又和現(xiàn)在柳子戲有所區(qū)別,是研究柳子戲形成和發(fā)展的“活化石”,已入選山東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吹腔戲的表演特點是粗獷豪放,人物動作設計大膽夸張,生活氣息濃厚,使用油彩化妝,有固定臉譜,各行當扮相特征鮮明。角色行當分生、旦、凈、末、丑五大門類,其中生行包括紅臉、秀生、武生、娃娃生等。生行中的紅臉唱腔高亢渾厚,動作威武剛鍵,表演以唱為主,重在造型。旦角主要有青衣、紅衣、彩旦、老旦、刀馬旦等,青衣多扮演成年婦女,唱腔委婉,動作穩(wěn)重端莊;紅衣扮演年輕俏麗的姑娘,大家使女等,舉止輕快,身段靈活,唱腔甜潤;老旦主要扮演老年婦女,并有官、民、貧、富之分。

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夏津、臨清、武城一帶有業(yè)余劇團十余個。新中國成立之初,魯西北仍有吹腔劇組四個,分別是夏津縣的馬堤村和楊堤村,臨清市的田莊村,武城縣的呂洼村。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是馬堤吹腔戲的成熟和興盛期,不僅演員陣容強大,而且道具齊全,每年春節(jié)期間能夠連續(xù)演出近一個月。上世紀八十年代后,其他三個村莊的業(yè)余劇團相繼垮掉,唯有馬堤村業(yè)余劇團在村民的艱難維持下幸存下來。該村吹腔劇團現(xiàn)有演職人員40多人,現(xiàn)保存有清道光年間手抄本和上世紀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手抄劇本共計20余冊。共保留劇目40余個,曲牌60余個。戲曲服裝200余件,其中百年以上的4件。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該劇團曾多次代表夏津縣參加省、市、文藝匯演,并多次獲獎。

2夏津梨花大鼓

夏津梨花大鼓是山東大鼓在魯北一帶的叫法,因其發(fā)源地在夏津故而得名。它起先叫犁鏵大鼓,是因當初敲擊耕地用的犁鏵碎片吟唱故得其名。清末,鐵犁鏵片才被特制的銅質半月形銅板代替。后在向魯中、魯西南傳播,并流傳河北南部,河南省東部、北部一帶時,改叫梨花大鼓。也因加上書鼓三弦,使得唱腔逐漸豐富,便發(fā)展成為一種說書形式。大約在民國十年前后,梨花大鼓發(fā)展為具有全國影響的大曲種,因其產地在山東,故稱“山東大鼓”。現(xiàn)已入選山東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梨花大鼓的演唱形式起初為二人式或三人式兩種。二人式是一人彈奏,另一人左手拿銅板、右手持楗擊鼓隨弦音演唱;三人式則是兩人演唱,一人伴奏的。后因受場地資金限制以及琴師難找等原因,由第四代傳人張振武等進行了改革,去掉了三弦伴奏,成為演員單獨表演形式。這一曲種以魯西北一帶口音為主,男腔頓挫有力,女腔舒展優(yōu)美,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清末,梨花大鼓開始出現(xiàn)女演員,并步入城市曲壇。歷史上夏津著名大鼓藝術家有鹿巧玲和呂廉山兩人。

鹿巧玲,夏津縣人,出身鼓書世家。其父鹿泰興系梨花大鼓著名弦?guī)?,人稱“花弦鹿”;其母“傅大傳”、其姐鹿巧云,都是梨花大鼓著名演員,在濟南等地頗有影響。鹿巧玲自幼隨父母學藝,12歲登臺演唱。因其姿容俏麗,歌喉甜美,曲調婉轉,聲情動人,倍受觀眾稱道,被譽為“鼓界皇后”,曾紅極一時。她在山東省內各地市以及北京、天津、南京、上海、西安、鄭州、東北三省的各大城市皆有影響。

呂廉山原是夏津縣民間藝人,后來成為梨花大鼓的重要傳承人之一,其徒子徒孫為夏津梨花大鼓的傳承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弟子范其鳳,將梨花大鼓進行整理編寫和演出實踐,在魯西北一帶影響巨大;二傳弟子王長志在第一屆山東省曲藝大賽中榮獲一等獎,1958年在懷仁堂曾受到周恩來、董必武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四傳弟子張振武把原來的演唱節(jié)奏、語言修辭又進一步改革,創(chuàng)制、演化出不少的新唱法和優(yōu)美的鼓套子,使整個說唱、表演、伴奏更為細致完美。他生前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藝術作品,如《隋唐演義》《螞蚱出殯》《江姐出山》等幾十部。

3武城架鼓

武城架鼓也稱“家鼓”,即取民間家家都有之意。據(jù)傳,明初,由于當?shù)剡B年兵荒馬亂,百姓為防匪患便敲鼓示警傳遞消息。明末清初,架鼓開始用于配合“抬花杠”表演,所以又稱“嫁鼓”或“駕鼓”。清咸豐年間又融入軍鼓樂、宮廷鼓樂的演奏套路,使這一以打擊為演奏方式的民間藝術達到了鼎盛時期。在二十世紀中期就傳唱著一首這樣的歌謠:“河西高蹺,河東杠,最數(shù)架鼓敲得棒。棗木鼓錘舉三舉,運河浪花唱九唱?!痹擁椖楷F(xiàn)已入選市級文化遺產。

武城架鼓與其他地方的架鼓不同,在打擊樂器的配備上除有多面直徑為45厘米,高25厘米的相同架鼓外,還有鐃、鈸、小云鑼、中鑼、篩鑼以及直徑為1-2米的大鼓等。參演人數(shù)以60-100人不等,在表演時領鼓(指揮)起初用小云鑼、單面小鼓,現(xiàn)常用鐃或鈸,伴奏用鑼、篩鑼、鐃和大鼓等。表演隊形多為圍一圓圈、多路縱隊或方隊,仿效古代軍隊練兵布陣之法,隊形變換多樣,氣勢雄偉,令人耳目一新。服裝起初因陋就簡,表演時不換裝,僅用紅綢綴槌、鼓加以點綴。后來,發(fā)展為統(tǒng)一著裝,其款式接近古裝戲中兵士打扮。頭扎絲綢彩巾,身穿對襟束袖(腿)帶彩褲褂,腰系寬帶,足蹬快靴。而領鼓者的服裝,則另著一色,以示區(qū)別。架鼓隊多以“CCC架鼓隊”橫幅開路,隊列的前后左右高舉多面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彩旗,行走起來尤為壯觀。

武城架鼓,鼓譜豐富,節(jié)奏分明,輕時緩時,恰似行云流水,輕歌曼舞;重時急時,猶如千軍吶喊,萬馬奔騰。

架鼓的演打都有一定套路,在武城尤以劉王莊村和東屯村的架鼓最為著名,成為傳承、發(fā)展武城架鼓的兩大支系。清咸豐年間,位居山西總兵、御前侍衛(wèi)高官,且又頗通音律、酷愛鼓樂的村人劉國治,于回鄉(xiāng)探親之際,曾對劉王莊架鼓予以加工整理,在傳統(tǒng)鼓譜的基礎上,融入軍鼓樂和宮廷鼓樂,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劉王莊鼓譜套路,完整演奏一遍,占場時間可達26分鐘;東屯架鼓其鼓譜套路有單、雙之分,共72番,全套打完用時30分鐘左右。

4武城花杠舞

武城花杠舞又稱“抬花杠”,是武城縣老城南屯一帶群眾性的民間舞蹈藝術,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明弘治年間,武城縣一帶連年大旱,地不生禾,樹不長葉。到了四月二十八早上,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武城城東娘娘廟上空飄起一片祥云,一仙姑立于云端,手提花籃邊走邊撒鮮花,所到之處萬物復蘇,稼禾生芽,果樹開花。仙姑飄到南屯村上空降落,后不見蹤影。傳說四月二十八為大姑出嫁之日,每年的這一天,村民們都抬著大花籃去祭祀大姑和大姑出巡。凡是大姑巡視過的村莊,一定是風調雨順?!疤Щǜ堋北闶怯蛇@一傳統(tǒng)儀式演化而來。

花杠舞動作粗獷豪放,形式為兩人一抬杠。杠桿為彈性較強5米長的木桿,中間為二尺見方的杠柜(即花筐),杠柜上扎3-4米長的竹苗、絹花、紙花,掛四串銅鈴,頂端豎一支雞毛撣子,下掛紅布華蓋。合成一體意為“吉星高照”。抬花杠不能用手扶,只用頭、肩、背,靠顫力變換動作。表演時均由四人兩班輪換,上下場均由武術動作巧妙接換,保持表演的連續(xù)性。表演者要求有較強的腿功、頭功,堅實的功底。舞蹈動作歸結為:“腳步沉,膝微彎,小甩走,大甩轉,騎馬蹲襠全身顫。”

花杠舞多數(shù)情況下還與架鼓聯(lián)合表演,架鼓少則二十面,多則幾十面,鼓點一致,豐富多變?;ǜ苌賱t四臺,最多十八臺,這樣的組合,場面更是蔚為壯觀。至今,每年元宵節(jié)或重大喜慶場合,武城城鄉(xiāng)都會有花杠舞表演。這一藝術形式形成了自己成熟規(guī)范的表演套路,已入選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參考文獻:德州市文廣新局《德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萃》、武城縣文化局《貝州文化集錦》、山東省《文化藝術志資料匯編》第17集、張文明《故道遺珠》)


德州新聞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wǎng),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wǎng)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shù)量較多,如因作者聯(lián)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lián)系,著作權人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wǎng)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