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玉是集審美和仁德于一身的文化載體,玉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抖Y記·學記》有云:“玉不琢,不成器?!庇裣笳髦鴤鹘y(tǒng)文化中“謙謙君子”的品質。玉器的藝術美與文化內涵更是離不開能工巧匠的雕琢。
4月9日下午,在董子文化街大友翡翠店內,伴著雕刻筆有些刺耳的轉動聲,玉雕技藝傳承人張金元細心地雕琢著新的作品,并不時同師妹黃雪靜交流著雕刻思路。
入京拜師 傳承玉雕技藝
“喜歡手工,打小就對泥塑和雕刻有興趣?!?997年出生的張金元介紹,自己隨手撿到的石頭、粉筆、小木頭,都會在上面刻些什么,報考志愿時選擇了泰山職業(yè)技術學院珠寶首飾工藝及鑒定專業(yè),從此與玉石結下了不解之緣。
同樣選擇珠寶首飾工藝及鑒定專業(yè)的還有年齡稍小一點的黃雪靜,只不過她更喜愛畫畫,尤其是工筆畫?!袄L畫按使用的材料、手法、題材等可以分為很多門類,工筆繪畫最講究工整細致。學習工筆畫是一個極度磨練耐心與觀察力的過程,心真正靜下來才是最好的繪畫狀態(tài),心浮氣躁是畫不了工筆畫的?!秉S雪靜表示,自己也沒想到工筆畫會引領自己走上另一條道路。
2017年,機緣巧合下,20歲的張金元、黃雪靜,在大學實習時拜入北京李博生工作室實習,拜師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玉雕(北京玉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博生,學習玉雕技藝。
“玉是磨出來的?!睆埥鹪囊痪湓挘c出了玉雕技藝的一大特點——費時?!澳ァ辈粌H體現(xiàn)在制作上,還體現(xiàn)在自身成長上,修身如玉,磨玉也是在磨自己。
李博生老師對學玉雕的娃都是一視同仁,要求“務求盡善盡美”,從審石、設計、切料、打胚到精雕、拋光,對待每一道程序都要做到細致入微。
在校學習期間,張金元和黃雪靜認真聽課,認真練習基本功,同期的同學有的覺得面對一塊石頭天天琢呀磨呀,不是手破了皮就是耳朵天天被單調打磨聲灌滿,無聊透頂,于是半途而廢離開了。有的雖然與離開的人一樣心有埋怨,但為了能盡快掌握這門手藝,咬牙忍了。
在北京期間,張金元始終心如止水,刻苦鉆研玉雕技術,夜深了他還在做繪畫練習,看中國玉文化等相關的書籍。身為老鄉(xiāng)、校友、師妹的黃雪靜,憑借多年的繪畫功底,在“跨界”創(chuàng)作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張金元和黃雪靜并且憑借超高的默契和配合,贏得老師的表揚,2021年6月,倆人成功出師,回到德州創(chuàng)業(yè)。
刪繁就簡 做減法藝術
“金自礦出,玉從石生,非幻無以求其真。玉器的制作過程這就是玉的幻化過程?!睆埥鹪嬖V記者,玉雕不等同于通常意義上的雕刻,講究的是量料施工,因材施藝。
“我們做得是“活兒”,不是貨。從拿到一塊料開始就要仔細觀察,去體會、發(fā)現(xiàn)優(yōu)缺點,然后去設計、出坯、做活兒,整個過程絕不會一遍定稿,而是反復推敲琢磨直到調整到最舒服、最完美的狀態(tài)。”張金元表示,玉雕的難點在于雕刻期間產生的變化,遇到玉石裂紋時要會避開或者改形,非??简炘O計思維和雕刻技巧。
“泥塑可以做加法也可以做減法,而玉雕只能做減法?!秉S玉靜介紹,在玉石上開一張臉,做個鼻子不是說找一塊小石頭粘上去,而是在畫好的一張臉上,把鼻子周圍的料落下去,鼻子才能起來?!笆褂玫氖址ㄊ峭啤?、起、落,用這些手法使一塊自然形狀的原石達到一個最理想的、最舒服狀態(tài)。我們把好的石頭放在顯眼的地方,有靈感時就馬上把設計畫上去,隨時都可以進行雕刻。”
張金元告訴記者,身為女性的黃雪靜更加注重細節(jié),風格細膩圓潤、靈動機敏,所以他們在學徒時就分工合作,各自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拔邑撠熐捌谥谱鳎瑤熋秘撠熀笃诰?。”
“雕刻的過程可以說是非??菰锏?,要沉得住氣、耐得住心才能完成作品。一天天的打磨如和尚打坐般。”張金元介紹,玉雕的小件作品一般三五天能雕刻完成,大件作品雕刻耗時長,面對同一件作品,如果長時間沒有完成,就會心煩意亂?!暗窨唐陂g,我們互相鼓勵,看到一塊塊頑石完成蛻變,很有成就感?!?/p>
弘揚工匠精神 只求精品力作
大友翡翠店是張金元和黃雪靜施展“魔法”的地方,“鮭魚回流”“母子守業(yè)”“佛手”“故鄉(xiāng)”……一件件精心設計、帶有思想溫度的玉雕工藝品在此誕生。
“設計的是鮭魚回流的一個場景,體現(xiàn)的是為了種族壯大而逆流而上的悲壯,我們想用這件活兒,紀念為了我們現(xiàn)在幸福生活而英勇獻身的先烈們?!睆埥鹪贸鲎髌?,晶瑩剔透的河水中,栩栩如生的黑色鮭魚正在一往無前的向前沖,小魚的身體稍顯疲憊,但是眼睛透著精光,魚兒濺起的水花和順勢而下的河水形成鮮明對比,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小時候學畫,為了畫一個佛像,黃雪靜會專門跑到寺廟里去,仔細觀摩。而如今這股為了藝術而鉆研的勁依然沒有消退。為了雕刻好鮭魚,張金元和黃雪靜看影片、找圖片,還專門買魚回來觀察。
憑借著一股鉆勁兒,張金元和黃雪靜用自己的雙手將一塊塊頑石賦予了“生命”,他們的作品《華而實》在第九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神龍杯”山東工業(yè)美術創(chuàng)意獎銅獎,《福如東海》獲中國(陽信)牛骨雕刻文化節(jié)優(yōu)秀獎。
隨著技術的進步,現(xiàn)在的機器設備已經可以代替手工完成雕刻工作,一件作品手工雕刻可能要幾天或者更久的時間,而機雕可能只需幾個鐘頭。
“一個是沒有生命的商品,一個是有生命的作品,機雕產品千篇一律,一遍定稿,手工雕刻則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作品,都是量料施工、因材施藝,而且每個作品都是反復琢磨而成的?!秉S雪靜告訴記者,作品蘊含的獨特文化屬性,是手工雕刻同機雕最大的不同。
“我們不會把老手藝丟棄,會堅持用傳統(tǒng)工藝做下去。這不僅是對文化技藝的傳承,也是匠人精神的延續(xù)?!睆埥鹪硎荆麄儗⒑霌P工匠精神,只求精品,力求每件玉雕作品雕刻出來都能展現(xiàn)時代人文價值。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記者|王德鵬 姜偉 編輯|高紅巖
審核|張曉航 終審|朱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