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一大學生小閆發(fā)現(xiàn)自家大門外有個鳥窩,和朋友架了個梯子將鳥窩里的12只鳥掏了出來,養(yǎng)了一段時間后售賣,后又掏4只。11月30日,記者獲悉,小閆和他的朋友小王分別犯非法收購、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等,被判刑十年六個月和十年,并處罰金。
??? 掏鳥16只被判十年六個月,網(wǎng)友幾乎眾口一詞地吐槽量刑過重。在洶涌澎湃的網(wǎng)絡民意前面,司法要保持定力、站穩(wěn)立場,但也不能無視民意的存在。
??? 我國《刑法》規(guī)定,非法獵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構成犯罪,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小閆和朋友獵捕、出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燕隼,構成犯罪是不存在問題的。
??? 那么本案量刑過重了嗎?最高法在《關于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說得很明白,所有隼科動物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情節(jié)嚴重”和“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認定標準分別為6只和10只。如此看來,法院的量刑也沒有什么問題。
??? 民意和司法的終極目的是一致的,即公平正義,但在個案中二者往往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人們吐槽司法量刑過重,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大學生不知道燕隼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于無心之過;二是其主觀目的談不上故意獵捕、出售燕隼,即使構成犯罪也應從輕處罰或免予處罰;三是對一個大學生來說,量刑過于殘酷。還有人拿貪官的量刑相比較,直指法院“選擇性司法”、“捏軟柿子”。
??? 網(wǎng)友的吐槽恰恰擊中當前動物保護的“軟肋”。很多人既不認識燕隼,也不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更不知道“上樹掏鳥”的嚴重后果。其實,別說燕隼,就是獵捕蛤蟆、壁虎、麻雀等常見動物,也可能構成犯罪。在保護動物上,政府部門對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普及不夠,民眾與法律脫節(jié),有些人稀里糊涂就違法犯罪了。這種情況下,掏鳥16只被判十年六個月被吐槽并不奇怪。
??? 保護動物不能光靠嚴刑峻法,如何引導社會大眾“多識鳥獸草木之名”,普及保護動物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才是治本之策。掏鳥16只被判十年六個月也是一堂“普法課”,但其成本太大了,讓年輕的大學生承擔有失公允。??? 晚報評論員? 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