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是人生最寶貴的時光,盡管童年在人生中非常短暫,但它卻承載了最美好的回憶。
??? 我的童年是在六十年代的農村度過的,當時農民種地靠天吃飯,生活非常困難,當然文化生活也少得可憐。大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了家人的吃穿用度而奔波、憂愁??蓛簳r的我們卻絲毫不知愁滋味,雖然破衣爛衫,吃糠咽菜,卻伙伴眾多,點子也多,整個童年過得簡單而快樂。
??? 每天放學之后的時間是我們的快樂時光。大家從學校會一直玩到家里,往往都是玩到疲憊至極或大人喊了多次,才怏怏不舍,滿臉泥汗渾身是土的回家。那時玩的游戲名目繁多,五花八門,玩具大都天然成趣,就地取材,游戲內容或是流傳下來的,或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大家身心投入,忘掉一切,甚至上癮著迷。最流行的要數(shù)撞拐了,它不受場地限制,參與的人可多可少,也不用器材,隨時隨地說干就干。一般撞拐是兩個人玩,玩時把一條腿盤到另一條腿的膝蓋以上,用一條腿支撐全身,互相對撞。倒地或兩腳著地者為敗。有時候五六個人也可一塊玩,更是熱鬧非凡,撞的人東倒西歪。
??? 最讓我著迷的是打線蛋游戲。線蛋用棉線纏就,小拳頭般大,很瓷實。用來打蛋的棍子五六十公分長,比搟面杖略細。在空曠的大地里,劃一個大方塊作為城池,大家分成攻守兩隊,每隊有七八個人以上。首先守城一方的投手站在自己的城邊,用木棒將拋出的線蛋擊打而出,越遠越好。當然也可以直接用手擲出。如果線蛋被對方接住,或對方把線蛋擲回落入城內,則守城者敗,交換位置重新開始。記得那時還有一個與打蛋玩法相似的游戲叫做打栮,也挺有意思。所謂栮就是一根兩頭削尖十幾公分長的小木棍。玩時也是先在地上劃個方城,守城之人把栮平放在城內的地上,用手中一條五六十公分長的棍子猛敲栮的一端,使栮騰空飛起,然后在空中揮棍擊打,將栮打向遠方。另一方在栮落地后擲回,栮入城者勝。不過這個游戲有一定的危險性。我就有一次把栮打在王寶昌的臉上,砸了一個窟窿,流了很多血,幸虧沒打眼上,可把我嚇得不輕。那時候我們玩的還有彈玻璃球、藏迷忽(捉迷藏)、抓特務等。每到有月亮的晚上,幾十個孩子借著月光在村里瘋鬧,搞的雞犬不寧,玩到很晚還不知道回家。有時鬧過火還打起來,不歡而散。大人們站在高處喊孩子回家的情景,至今我還記憶猶新。這些簡單的兒時游戲,由一代人一代人傳承下來,在貧困年代中不但帶給孩子們很多難得歡樂,而且里面包含的技巧與力量、合作與競爭的理念、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動手能力,對今后的工作與學習都有很深的影響??上У氖?,這些幼時的玩具、傳承多代人的游戲,隨著現(xiàn)代化的進程,逐步被現(xiàn)成的玩具、電子游戲所代替。
??? 那個年代農村的唯一的文化生活就是幾個月才有一次的電影。設備非常簡陋,在麥場里支起兩根大竹竿,上面掛上銀幕,就成了一個露天電影院。看場電影簡直就像過節(jié),一個村里放場電影能吸引十里八鄉(xiāng)的群眾。往往天一擦黑,大家飯都顧不上吃,男女老少傾巢出動,扛著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凳子,涌到麥場里。偌大的場院里常常擠得水泄不通,大人孩子夾在一起,有站的,有坐的,甚至還有人爬上了樹,吵吵鬧鬧,像一鍋煮沸了的水。電影一開演立即鴉雀無聲。在正式放映前,往往先放一段幻燈片,宣傳當時有關的政策。大隊上有什么事情也借機開個會。電影都是革命戰(zhàn)爭題材,而且反反復復就那么幾個片子,有的電影片子看了不下七八遍,連里面的臺詞都學會了。印象最深的有《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三進山城》《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南征北戰(zhàn)》……后來又有八個革命樣板戲的電影。看完電影就跟著瞎模仿,不是用木頭削個手槍別在腰間,就是用木扳子拉個大刀,或者弄個紅纓槍,別說有的還做得有模有樣,手持“兵器”村頭一站,口中念一句臺詞,威風極了。
??? 還有一件記憶深刻的事。那是一九六五年麥收時,我們這里遭受了一場罕見的雹災。那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去地里給生產隊拾麥子。剛到地里就見從西北方向涌過來一片烏云,一小會兒這嚇人的黑云就漫過來,布滿了天空,像一口大黑鍋扣在頭頂上。剎那間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頓時把天地間變成白茫茫的一片。正在地里割麥子的人們就炸了鍋,紛紛拿著自己的東西四處逃竄。我們這些小孩子更是驚慌失措地往家跑,帶隊的老師喊都喊不住。不多會,大雨變成了冰雹,開始像玉米粒,后來越下越大,變成小雞蛋般大小,把人們砸得暈頭轉向,七哭八叫。剛好路邊有一塊苜蓿地,大部分同學鉆進苜蓿地里,把頭埋進厚厚的苜蓿從中躲避冰雹的襲擊。我則被大風刮到一個小水溝里,把拾得那點麥子頂在頭上,才沒被砸壞。冰雹大約下了十幾分鐘才停。同學們被砸的鼻青臉腫,我的頭上起了三四個大包。不過還好沒有受大傷的。后來縣里的領導來看望了我們。那場大雹災把地里的莊稼全砸光了。特別是棉花一點也沒剩。只好都種上麥茬玉米,秋后玉米獲的大豐收。每家都分了不少帶槌的棒子。我的印象也就從那年開始,大家解決了吃飯問題,能夠吃上凈棒子面的窩頭,基本上結束了“瓜菜代”的苦難生活。
??? 現(xiàn)在每當看到今天的孩子吃的那些眼花繚亂的零食時,我常常想起我們小時候的情景。那個年代農村的孩子哪有什么白面饅頭吃,放學回家餓了就吃個涼餅子。把餅子用刀劈開,里面放上些鹽粒,再摸上一層黑黑的熟棉油,然后一夾,就是那個年代的山珍海味了,吃起來那真叫個香。其實我們小的時候也沒少吃了零食,而且不用花錢,還絕對天然綠色。那就是地里長什么我們就吃什么。記得那時候我的口袋里常裝這一盒火柴,和小伙伴們到地里,棒子熟了烤棒子,紅薯下來燜紅薯,豆子熟了燎豆子,這些都是我們那個年代的珍饈美味了。各種瓜果梨棗也都是最先吃到,現(xiàn)在的孩子可沒這個福氣。雖然吃這些東西不花錢,但我們得悄悄去偷,有時候被看莊稼的民兵發(fā)現(xiàn)了,給攆個燕飛。還有時候,從地里回來沒把嘴擦干凈,黑乎乎的,雖然沒被抓現(xiàn)行,也會被看莊稼的人罵一頓了事。
??? 趙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