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河縣關工委關愛藝術團團長高元順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張明凱
“雖然我每天很忙,但我很快樂?!边@是66歲的高元順對自己退休生活的評價。還在忙碌的高元順,是齊河縣關工委關愛藝術團團長,是義務講解員,是筆耕不輟的創(chuàng)作者。多個身份的不斷切換,讓高元順在忙碌中收獲著快樂,退休生活充實且愉悅。
托起朝陽,帶領關愛藝術團進行展演
在齊河縣文化中心的一個排練廳內,總能看到一幫精神抖擻的老年人。老人們以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為己任,精雕細琢著每一個朗誦、舞蹈、歌曲等作品,他們就是齊河縣關工委關愛藝術團。而高元順,則是這個藝術團的團長。
早在2011年,高元順便參加了由“五老志愿者”組成的齊河縣關愛藝術團。2016年,高元順正式退休后,更是將大把時間放在了藝術團的發(fā)展上。從最初的40余人到現在的110余人,高元順帶領團員們先后編演各類節(jié)目100余個,到學校、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演出200余場。
身為團長,高元順并沒有站在聚光燈下。他以編劇的身份隱藏在幕后,以身邊的人和事為靈感創(chuàng)作小品劇本,家風、家教、文明、忠誠都是他的創(chuàng)作題材。他也是團隊的主心骨,每一次演出總是第一個到最后一個走,現場調度指揮、安排節(jié)目順序,每一項流程他都親力親為。
“團員們都是‘五老’志愿者,大家都拿出絕活,給觀眾們奉獻上精彩的節(jié)目。我們去過很多學校、社區(qū),沒有人覺得苦覺得累,因為關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yè)。”高元順說。
十余年的堅持,關愛藝術團也收獲了眾多榮譽。在高元順看來,這些年的榮譽并不重要,通過關愛藝術團的演出“托起朝陽”最重要。
義務講解,讓紅色基因薪火永傳
“我曾經兩次到過塞罕壩,親眼見證了那里的冬季,經常早晨起來一出門就是零下35℃,甚至更低,而且還伴隨著刺骨的白毛風。老一輩造林人戰(zhàn)勝了大風狂沙、嚴寒,才有了今天的塞罕壩?!痹邶R河黨員教育體驗基地,高元順繪聲繪色地為參觀者講解。
退休后的高元順,聽說齊河縣黨員教育體驗基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二話沒說第一時間報了名?!罢f實話,我這一輩子也沒怎么說過標準的普通話。要想當好講解員,光有熱情還不夠,講好普通話可是第一關?!备咴槥榱藙偃瘟x務講解員工作,從頭學習普通話,請藝術人員指導練習發(fā)聲和站姿,面對鏡子反復練習,有時還會拉著老伴練習。漸漸地,高元順的講解水平不斷提高。
為了記住好幾頁的講解詞,高元順反復背誦。他還在講解詞加入了自己的經歷和感受,讓講解變得更加鮮活生動,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如今,高元順擔任齊河黨員教育體驗基地、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的義務講解員,在講解的過程中傳承紅色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過去的崢嶸歲月,激勵大家砥礪前行。
筆耕不輟,致力黃河文化挖掘研究
齊河是德州唯一的沿黃縣,土生土長的高元順對黃河情有獨鐘。近年來,高元順致力于黃河文化的挖掘研究,纂寫《齊河與黃河的歷史淵源》的文章,被齊河縣委黨??铩都t齊》創(chuàng)刊號和縣文聯(lián)刊物《齊河文藝》刊用,為齊河縣沿黃文化傳承和發(fā)展作出貢獻。
“齊河因黃河而名、依河而興,我想通過文章展現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文化。前不久,山東印發(fā)了支持沿黃25縣推動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若干政策措施,希望未來的齊河生態(tài)更加美麗?!备咴樥f。
此外,高元順還參加了重點書籍的創(chuàng)作、編纂工作。在編寫過程中,他夜以繼日地扒檔案,找資料,搞論證,做編輯,每天都是早起晚睡,加班加點,在與多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都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我感覺退休后的生活很充實,在忙碌中收獲了滿滿的喜悅,成就感、使命感給我勇氣與力量。我將繼續(xù)發(fā)揮余熱,使退休生活更加充實快樂?!备咴樥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