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披上再美的華服依然是毒瘤。不管“名頭”多響亮,不管“口號”多溫情,從事“精神傳銷”的犯罪分子終歸也是為牟取非法利益。
設置茶案、掛著字畫,裝修古色古香的茶室實際上卻是傳銷窩點,高價售賣所謂“神茶”“福米”。近期,江蘇省無錫市公安局破獲一起“精神傳銷”案件,犯罪嫌疑人通過精神控制4000余名人員,騙財騙色害命。
這種看似優(yōu)雅的“心靈茶吧”表面上與普通茶吧無異,背后卻潛藏罪惡。學員的所謂“自愿捐贈”,實質上是在“精神控制”下的非正常行為。深修只是幌子,“心靈茶吧”不過是傳統(tǒng)傳銷的一個變種——“精神傳銷”。相較于傳統(tǒng)傳銷,“精神傳銷”不再依靠層級返利來驅動銷售,而是通過洗腦方式,使學員獲得極大的精神滿足,把發(fā)展新學員作為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標,一旦不能成功發(fā)展下線,精神上、邏輯上已然被控制的人就會進行自我否定,遭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創(chuàng)傷,甚至精神失常,或者自殺。
傳銷為禍不淺,早已是社會共識。在“心靈茶吧”一案中,犯罪嫌疑人張某不僅以“自愿捐贈”或搭脈問診、銷售“福米”“藥酒”、消除業(yè)障等方式騙取錢財逾1600萬元,還以考驗忠實度、治療疾病等借口奸淫婦女10名,甚至還勸一些生病的受害人只喝“神茶”不吃藥,致6人病情加重死亡。除了直接產(chǎn)生危害外,“精神傳銷”組織結構嚴密,涉及人數(shù)眾多并帶有精神控制的特點,一旦被境外或者敵對勢力操縱利用,還將影響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安全,很容易誘發(fā)嚴重事端,值得高度警惕。
傳銷披上再美的華服依然是毒瘤。不管“名頭”多響亮,不管“口號”多溫情,從事“精神傳銷”的犯罪分子終歸也是為牟取非法利益。其實,傳銷的“套路”并不高明,多年來國家也屢屢曝光宣傳提醒,犯罪分子之所以能夠“換個馬甲”頻頻得手,利用的還是人性弱點。每個人都有可能遭遇精神危機,陷入迷茫彷徨的人一旦被“精神傳銷”蒙蔽,陷入精神控制,幾乎很難自醒,“心靈茶吧”案中有一人在培訓后精神失常跳樓自殺身亡,后果十分慘痛。
因此,全社會要共同努力,堅決抵制“精神傳銷”,鏟除各類傳銷毒瘤。
一是打擊常態(tài)化,公安、市監(jiān)、網(wǎng)信和司法機關應形成打擊合力,尤其是對打著“自我成長”“覺醒”“領導力”“蛻變”等旗號的宣傳要多留意,并適時突擊檢查,一旦發(fā)現(xiàn)此類組織涉嫌違法犯罪,要及時喊停并追究相關人員法律責任。
二是要不斷提高社會公眾的反傳銷意識,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可動員社會志愿者,廣泛宣傳精神傳銷類培訓的危害,提高群眾辨別傳銷組織的能力,并鼓勵群眾積極舉報、提供線索。
三是在立法上細化傳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責任,提高犯罪分子的違法成本,從源頭上遏制各類傳銷行為的滋生。